服務隊正在和新運幼兒園的孩子一買屋起游戲 供圖/望京街道辦事處
  法制晚報訊(實習記者 張元欣)三年前的一個冬天,新運兒童康復中心與一家單位建聯要搞掛牌儀式,已經80多歲高齡的創辦者茅教授其實可以不出席的,可她卻冒著大雪,坐了商務中心兩個多小時公交車趕來了。
  究竟是什麼單位能讓老人不顧天氣的惡劣關鍵字前來“捧場”?它就是“國家電網首都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朝陽供電公司分隊”。茅教授說:“小伙子們真的很讓人感動!”可是隊長王小寧卻說:“這是我們應該的,而您能來才是我們的感動!”
  愛心服務隊結婚 愛心獻“新運”
  王小寧隊長說,正是茅機車借款教授對他們的鼓勵與希望,才讓他們對新運的孩子們有了一種別樣的感情,這種感情放不下,有牽掛。
  因為茅教授對王小寧他們這支服務隊很重視,讓王小寧感到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所以,無論有事沒事,王隊長和他的隊員們都常來“新運”看看。
  幼兒園二樓魚缸的電插頭,是服務隊安裝的;今年的元宵節的湯圓,是服務隊送來的;校園內的電路跳閘問題,是服務隊幫忙解決的;從服務隊與“新運”建聯以來,王隊長和隊員們幫助幼兒園解決了數不清的問題與麻煩,將他們的愛心切切實實地獻在了“新運”。
  服務隊里有一個還未結婚的小伙子,身材有些胖。每次來到“新運”,幼兒園裡的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都會撲到這個小伙子的懷裡,讓他抱一抱。不知是孩子太重了,還是抱得太久了,大冬天的,這個小伙子也會抱出一腦門子的汗。但無論出多少汗,小伙子從未說過累。
  新運兒童康復中心的孩子們最喜歡“王叔叔”。這位穿著紅馬甲的叔叔每次來不僅要檢查電路,還會給孩子們帶來好吃的、好玩的,陪他們一起做游戲。
  “當我抱起她,這個智障的孩子緊緊抓著我。此時我知道,她多了一份依靠,我多了一份責任。”王小寧在自己的《服務手記》中寫道。
  社區服務隊 幫扶“孤寡殘弱”
  王隊長的這支服務隊,主要做與電力相關的服務項目。到目前為止,他們已與朝陽區的35個社區建聯。他們每個月都要走一遍社區,做一次活動。對一些設施相對健全的社區,他們則主要開展“科學用電、安全用電”的講座,而針對一些老舊小區,則要做好社區與物業的銜接工作,以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實際需求。
  在朝陽區的一個老舊小區里,連接13號和14號樓的一條小路,自上世紀80年代起就沒有安裝路燈,因為不屬於市政道路,問題很久沒能解決。由於路窄且黑,不少居民曾摔傷過,甚至有人遭遇過搶劫。服務隊與當地居民溝通後,在亮光不擾民的前提下裝上了兩個節能路燈和定時開關。
  在他們剛到安裝現場時,就已經有很多居民等待他們到來。當王小寧告訴他們:“等久了吧?這麼冷的天兒,就別等了。”居民笑著說:“我們都等了30多年,不怕這一小時。”提起那一刻,王小寧現在仍感到溫暖。“那天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隊員們的手都凍僵了,但是天黑之後看到路燈亮起來的一剎那,心裡的快樂無與倫比。”王小寧說。
  服務隊還上門為老人改裝電路。在改裝過程中,老人卻堅持要自己掏錢買設備。老人說:“你們都免費為我改裝線路了,設備的錢一定要我拿,我不能白用你們設備,更不能占國家的便宜呀。”無論老人怎麼說,王隊長也不能違反紀律使用老人自己的設備。於是,老人竟然提出要捐出自己購買的插線板,說是給下一個安裝的用戶使用。最後,聰明的王隊長還是將這個插線板用在了老人家的梳妝臺上。然而老人使用梳妝臺的原因竟是每天都要坐在那裡與老伴的遺像聊天,提到這一細節時,記者看到,王隊長的臉上寫滿了感動與溫暖。服務隊的隊員臨走時,老人送給了他們一本《弟子規》,說是他們的行為正是踐行書中的話。
  公益服務隊 傾情回報社會
  2011年10月12日,一條在微博上發出的求助信息,將黨員服務隊和一個名叫“小益益”的孩子聯繫在了一起。
  小益益是一個不幸的孩子,被生母虐待導致右腦萎縮即將失明,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來到北京接受治療,但救助小益益的“兒童希望之家”的車輛在周二限行,無法送她去做針灸治療,因此向社會征求愛心車輛。服務隊及時響應。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接送這個可愛但不幸的孩子成為了隊員們工作的一部分。
  郭麗娜、王岳珩、楊寶紅……幾乎所有的隊員都曾帶著小益益愛吃的糖果,陪伴過她的治療時光。雖然帶著那麼多人的愛,小益益還是在12月9日離開了世界。“一定要及時地、不吝惜地幫助有需要的人,不要留下遺憾。”難過萬分的隊員們更堅定了繼續做好事的信念。
  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房山是重災區。服務隊看到了房山災區人民的溫飽都已成為問題,於是發起募捐。王小寧隊長帶著募捐來的近1萬元到批發市場買雞蛋時,賣雞蛋的商戶由於王隊長購買數量達不到批發數量,竟拒絕了王隊長。但當王隊長告知商戶所購雞蛋將用於賑災時,商戶爽快地說:“你們放心吧,明天直接過來接雞蛋就行了,我保質保量地賣給你們雞蛋,還幫你們分成小包裝的,以方便你們發放到災民手中。”
  就這樣,服務隊在做著公益事業的同時,也將做公益地這種熱情傳染給身邊更多的人。最終,服務隊順利將雞蛋等物資運送到房山災區,並用手機微博全程“直播”了整個賑災過程。
  記者手記
  在王小寧和隊員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電網首都電力共產黨員服務隊朝陽供電公司分隊成立至今,共與136個幫扶對象、6家社會福利機構建立幫扶關係,唱響了奉獻與關愛的旋律。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在王小寧自己講述著他們服務隊的典型事例中,記者發現,除了對事件本身的描述,更多的是,王隊長在仔細描繪著自己或隊員在幫扶過程中得到的感動。這樣的感動或許就是一次“兩個多小時的公交之旅”,就是雪天里“一個多小時的等待”,甚至是一本《弟子規》、一個“梳妝臺”。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對王隊長或是整個服務隊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他們幫助多少人,得到了多少人的表揚,而是他們通過對別人給予幫助,從中獲得的感動。
  的確,鼓勵和表揚只是別人對他們這種“雷鋒”行為的認可與肯定,而這種感動來源於他們自己,是他們對自己的認可,是他們對於人生價值的最好詮釋。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這或許就是這種“雷鋒”行為的最高境界吧。
  文/實習記者 張元欣
  (原標題:為大家點亮“小燈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u57numq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